渡邊的20歲同大多數人的20歲一樣,上寄宿學校,與三兩個知交一起消磨時光,當然還有,戀愛。日子緩緩地流淌,年輕生命的水流總是新鮮、動盪的,不時有一些驚心動魄的情節和突如其來的意外。
少年時的渡邊和許多男孩子一樣,有過朦朧的意識和暗暗的念頭。適合穿深藍色連衣裙戴金耳環、風度高貴的初美,對於渡邊是一種從來不曾實現而且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憧憬,是少年時代懵懂無知的“自身的一部分”。許許多多似曾相識的片斷從眼前緩緩掠過,帶着溫暖、親切的氣息,喚起心底里深深的共鳴。
書中的人物,身驅動作是隨俗的,而心思念頭則顯得空靈,說話的方式特别,常常可抽離出來而成格言,如“隻有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裝進一種稱作小說的不完整容器里”,“我們一邊把死當作微塵般吸入肺里,一邊活下去”,“世界處處是驢子糞”……年青的謬思在書中比比皆是。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里,隻有三個人知道尊重自己感覺的涵義。其中
渡邊、
綠子是天生就知道,而玲子則是在渡過痛苦的海洋後才到達彼岸。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爲内心感覺奇特、“肮髒”、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别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爲自己是怪人。隻有内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尊重自己的人才會真正尊重别人,因此,綠子說渡邊“或許你有一種讓人心里坦然的能力也未可知”。這句話極富魅力,任何人都想與“讓人心里坦然”的人相處。因此綠子能夠在渡邊面前如此輕松,如此放得開。但因爲人們離自己内心太遠,往往會不看出誰是“讓人心里坦然”的人,隻有極少數認清内心的人才能敏銳地覺察出來。也即因此,綠子與渡邊的相遇、相愛才顯得那麼難能可貴。
尊不尊重自己,事關生死這是我一個朋友寫的關於《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非常喜歡,與大家分享。而且,我正好認識幾個朋友,都曾是超級好孩子——像
直子姐姐那樣的好孩子,現在均陷入嚴重的抑鬱狀態,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他們有幫助。
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你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内心的感覺?你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還是清醒於内心的呼喚? 幾乎毫無例外,内心的感覺當然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你幾乎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欲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不明白爲什麼内心感覺總會違背人群道德,爲什麼内心感覺總是夾雜着噪音出現,爲什麼内心感覺總是充滿依賴、軟弱、恍忽?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内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群格格不入,爲社會所不容。 在覺察與批判之間,絕大數人最終還是猶猶豫豫地放棄了令人不安的内心感覺,轉而選擇了安全、光明、強大的外部規則——這就像是買了保險一樣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碼人群能夠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並不重要,關鍵是要世界能夠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該是多麼恐慌、無助、無立錐之地,在這世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有時,位置就意味着生!人們一開始以爲自己最懼怕的是死,於是趨利避害,或堅決或猶豫地選擇了自以爲是“生”的方法——以爲隻要放棄内心的感覺,便能贏得外部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類型的人。 以爲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放棄自己,也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不尊重自己”可以是“背叛”。
細分起來,直子姐姐是想以背叛自己感覺的方式贏得外部認同;而直子和木月則想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 像永澤一樣,直子姐姐確實擁有贏得世界的“資本”。“姐姐屬於無論幹什麼都拿第一那種類型。
學習第一、體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領導才能。性格熱情開朗……很受老師喜愛,得的獎狀足有一百張。哪所公立學校都有一兩個這樣的女孩。”她似乎贏得了能夠贏得的一切,她似乎騙過了所有人。但她欺騙不了自己。在以背叛自己感覺贏得周圍世界認同的過程中,她因爲喪失了自我,而沒有價值感,不快樂。“往往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一連兩三天悶在自己房間睡覺。學校不去,東西也幾乎不吃……隻是發呆,但不是不高興。”
一開始,她還能以壓抑自己的方式再次投身於現世,“這兩三天一過,她就一下子恢複得和平時一個樣,神采飛颺地上學去”,但時間久了,她發現這樣做隻會徒然增加對自己的傷害。當積攢的痛苦越來越多時,她才發現原來背叛自己比死亡更可怕,失去自己比失去世界更令自己恐慌。那麼與其用背叛自己的主式換得外部世界的認同,還不如讓自己與世界共同滅亡。於是自殺便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以死爲生的直子姐姐最終還是死了。
在本質上,直子、木月同直子姐姐是一樣的。尤其是直子——“這麼着,我從小就決心當一個可愛的女孩”。不同的是,直子、木月資質平平,既無直子姐姐的聰明、伶俐,好像連取悦於世界認同的資格都沒有了。於是,他們覺得自己更要忽略自我,委身於現世。沒有才能的自卑,始終緊緊抓住直子的心,讓她不能呼吸,感到不配投身於現實社會,也更不配躲在自己的殼里——“隻就這點來說,差不多成了一所學校。遺憾的是我沒一樣東西可教别人。”
於是,在自我和現世規則之間,他們來回搖擺,觀望不止,猶猶豫豫,一會兒想躲進自己的殼里,一會兒又想幹脆硬着頭皮,進入現實社會吧。“我倆就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我們一天一天長大,必須到社會上去。”這種矛盾,那份對現世社會的恐懼,在木月和直子都活着時,由於兩人的相互陪伴,而有所減弱,不那麼尖銳,“至於自我,由於可以相互吸收和分擔。
在我看來,這幾乎是健康地在現世立足的唯一途徑。當然,如永澤那般的“強人”也許對此不屑一顧。
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回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爲兩類: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村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村上認爲,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隻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失去自我即是死”——村上也許這麼認爲。
從這個意義上講,
玲子是起死回生;永澤隻是清醒地棄生擇死;玲子的女學生根本就沒活過。而東京街頭的人群大多也是行屍走肉而已。世立足的唯一途徑。當然,如永澤那般的“強人”也許對此不屑一顧。 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回。《
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爲兩類:死者和生者。
村上春村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村上認爲,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隻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失去自我即是死”——村上也許這麼認爲。
這樣轉而一起,木月和直子真是被自己嚇死的——他們怎麼就那麼肯定社會容不下他們的自我,沒有才能的自卑讓他們以爲自己在現實社會里活不下去。他們自己給自己下了死刑。 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沒有客觀,隻有主觀,因爲隻有自己才能讓客觀世界的存在有意義,除卻自己,世界再怎樣精彩怎麼無聊都與你無關。 也因此更欣賞渡邊徹或者說村上春樹晃晃悠悠生活在大地上的態度。 另外,我還想說,交友、擇偶最好選擇那些尊重自己感覺的人,因爲隻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如果小朋友能夠選擇的話,最好選擇能尊重自己的父母,因爲隻有尊重自己的父母才能尊重自己的孩子。
每當想到這里,我總是不寒而栗——滿大街都是行屍走肉哎;而學校、家長、社會也似乎隻能容得下行屍走肉,並以培養行屍走肉爲己任。在這個瘋狂的世界里,也許隻有永澤能被容得下吧。
小說目錄
編 者 語
第一章 永遠記得我
第二章 好友之死
第三章 黑暗中的裸體

挪威的森林
第四章 奇特的邂逅
第五章 隔離的世界
第六章 綠茵藏豔
第七章 同性的魔力
第八章 開放型女郎
第九章 畸戀觀
第十章 影院里的對話
第十一章 苦澀的愛河
第十二章 告别處女之夜
後 記
小說人物的評價
直子
她本人甚至她的影子幾乎出現在了每張照片里,且總是平衡了一些原本突兀的内容。於
渡邊君,
直子是他的最愛;
木月是第一個讓渡邊君感覺生死的人,而正是直子維繫起了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
玲子在這組“照片”中的介入更與直子密不可分;至於綠子——渡邊同樣傾心的女生,由於有了直子而真正地突出了自己的個性特征;就連“
敢死隊”——與渡邊住一寢室的有潔癖的男生,他那些生活軼事也因爲搏得了直子的笑聲而顯得越發有趣。由此可見,從一本書的角度來說,《
挪威的森林》的主人公或許應該是直子。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直子,多數人會選擇“
精致”。
於一個真正的女孩子而言,這應該是個很不錯的形容詞。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致,内心則精致的如一個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直子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她溫暖的笑容,而到了最後,當上帝成全她的時候,才體會到,這笑容怕是直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吧。直子有沒有真正愛過渡邊是整本書留下的一個懸念。直子對渡邊的感情應該是源於内心的一種依賴。而她在自殺前告訴室友自己對渡邊一往情深,實則是表現出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恐懼。直子幻想能生活在烏托邦式的地方,而這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是無法企及的。所以,直子可能並不屬於這個世界,她的最終選擇興許是唯一能讓她解脱的方法罷。
綠子
較之精致幽雅的直子來說,綠子是鮮活的,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很現代的。如同譯者在作序時所說的,直子是屬於過去的,而綠子是屬於現在和將來的。綠子是一個突破傳統的女性,這同她的成長道路有關。在滿是千金小姐的貴族學校中學習的經歷打造了她叛逆的個性。事實上,綠子的個性不得不說是有些男性化的,而這多多少少也是吸引渡邊君的原因所在。
綠子同直子之間有着一層相互依存的因素,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影像可能就不那麼真切了。此外,對於全書的主題來說,她倆亦是生與死的化身。如書中所寫: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不知當渡邊君在今後,會否把綠子當作是直子的影子?
玲子
玲子引出了這組影像的另一個主題:作爲一個人是否“
正常”應如何界定。鈴子道出了“我們的正常就在於知道自己的‘不正常’”。她有着女性身上不多見的冷靜,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個有意思的人,不僅會以一種讓人舒服的姿勢和表情彈奏吉他,也能合時宜的給人以安慰和鼓勵,青春不在的她卻有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魅力,在渡邊眼里,就是她的皺紋也是好看的。同直子不同的是,鈴子是因爲經歷了外部世界後再幻想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她對於整個世界的認識較直子盲目而又恐懼的感覺而言,無疑是理智而又坦然的。
木月、初美、永澤和“敢死隊”
他們雖在影像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或多或少對情節產生過影響。木月的死對直子而言,可以說是導致她拒絕同現實接觸的原因之一;初美喚醒了渡邊身上的一部分,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一種無法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的憧憬;永澤或許是渡邊在潛意識中有些羨慕而在實際生活中不屑一顧的人物(盡管他不如永澤優秀);而“敢死隊”,看似是個喜劇人物,無形中也添加了一對青春的未知的悲傷色彩,他在渡邊同直子、綠子的交談中都曾出現過。這些所謂的“小人物”,使整個影像豐富而不零散。
渡邊君和村上春樹
渡邊君大是一副天下無謂的態度。敢死隊會認認真真地過活,愛地圖拉,做體操拉,雖然成爲笑料是事實,也改變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軌道,力圖堅持自我的目標實在令人欽佩。再加上永澤應該算是對比吧:永澤的生活是一帆風顺的,但他認爲“人生中無需所謂理想的東西,而是行爲規範”。
渡邊君和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的
痞子蔡有那麼點相似:玩世不恭但骨子里是個好人,並不優秀但讓人感到快樂。把渡邊放到最後的原因是因爲我覺得,在整個影像里,他盡管參與其中的多數,但更像是一個旁觀者,或者說,他是一個媒介,而不是一個主角。以第一人稱來叙述這一切,讓人不得不猜測現實生活中渡邊君的原型是否就是村上春樹本人。然而這種討論委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
披頭士版挪威的森林
Beatles樂隊的曲子在1965年以來依然動人,喚醒了青春的記憶。渡邊細細梳理往事時,感到一陣巨大的悲愴。那份傷感和悲愴源於生命中重要東西的丟失,當時絲毫不曾察覺,意識到這一切時已是多年以後,物是人非。人生的傷感和溫情在字里行間流淌,讓人和作者一起沉浸在那份情懷之中。成長的艱辛和苦澀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片,那些熟悉的場景、似曾相識的感受和體驗輕輕撥動心弦,盪漾起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陣陣震撼心靈的餘音久久回響,如縷不絕。
歌曲:Norwegian wood

披頭士版挪威的森林
歌手:The Beatles
歌詞: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I sat on a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We talked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it's time for bed"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I told her I didn't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And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歌詞評價:
提到
披頭士,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他們的
《Norwegian Wood》。但自從村上春樹寫出來“令少男少女流幹眼淚”的
《挪威的森林》以後,這首同名歌的知名度便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披頭士用他們的歌聲感動了村上春樹,然後村上春樹用他的文字感動了世界。
其實在
村上春樹的小說里,我們可以發現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在美國和英國樂壇上曾風靡一時的音樂及音樂家名字,還有從古典、爵士、搖滾、民謠到流行歌曲。實際上這差異甚大的背景音樂里,有很多人物登場,時空交錯,在這些隻會出現在往昔回憶里的音樂中,我們與再也喚不回的過去世界相通。
所以,那本用“挪威的森林”作爲標題的小說暢銷世界以後,那久不聽聞的鏇律,又從心底回到了腦海中。就像村上春樹自己寫的那樣:“隻有那風景,不斷地在我腦海中浮現,執拗地‘踢’着我腦中的某一個部分”。
“我瀏覽四周,猛然發現這屋子里一張椅子也沒有。我坐在毯子上......我在浴室里睡了一覺,醒來發現獨自一人,那小鳥已飛走。所以我點燃了房間,很棒吧?像挪威的森林......”就像披頭士唱的那樣,困惑與追求,還有夢想的幻滅,曆來都很多地體現在青年人身上。村上春樹也好,披頭士也好,當他們的目光落在都市浮華而喧囂的生活上,立即就很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
他們的這類作品,主人公大多無名無姓,個個慵懶、孤獨、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們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喧囂塵世的附屬品。藏在這些躁動不安背後的是複雜的特定因素對城市居民心理的灼傷——正如這樣一間房間,沒有椅子,沒有床,隻有地毯與酒。而即使是這樣的平凡幸福,都是轉瞬即逝。挪威的森林,這樣一個充滿誘惑,滿是清涼幽香的地方,終究隻能是一場夢。夢醒了之後,含着眼淚,絕望地將那個幻滅的夢燃燒。
伍佰歌曲挪威的森林
詞曲:吳俊霖
歌詞:
讓我將你心兒摘下

伍佰歌曲挪威的森林
試着將它慢慢溶化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
是否依然爲我絲絲牽掛
依然愛我無法自拔
心中是否有我未曾到過的地方啊
那里湖面總是澄清
那里空氣充滿寧靜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藏着你不願提起的回憶
你說真心總是可以從頭
真愛總是可以長久
爲何你的眼神還有孤獨時的落寞
是否我隻是你一種寄托
填滿你感情的缺口
心中那片森林何時能讓我停留
或許我 不該問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
隻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線
我想擁有你所有的一切
應該是 我不該問 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
隻是心中枷鎖
該如何才能解脱
歌評
伍佰說:每個人心中都 有一片森林,是在最親密的人之間都無法到抵的。
也許是伍佰受村上的影響吧,但《挪威的森林》確實是知名度最高的伍佰歌曲。很多人都是從這首歌曲知道伍佰的,。愛情本就使人很迷惘,有快樂也有傷感。即使是自己最深愛的那個人,心中仍有一片别人無法走進的森林。這也許是流浪人那最無奈與壓抑的愛情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仍然需要有自己的一個空間,來安撫與調整自己。《
挪威的森林》,相信,直到現在,這首歌曲的傳唱度仍然很高。但我隻是最初喜歡,整首歌充滿哀愁的情緒,聽或者是演唱,都會使人一種心欲爲之碎裂的感受。就是因爲這首歌曲,讓我對挪威的那個遙遠的神祕國度產生了好感,真的想有一天,能去挪威旅行一番,真的踏上那里的森林,感受一下伍佰那種流浪人孤寂的心情。
伍佰其實就是要表達一種對愛情欲罷不能,卻又迷茫無緒的情感,伍佰是搖滾詩人,這首歌曲出自伍佰《
愛情的盡頭》專輯里,整張專輯都是訴出一種離愛情遠去的情感,所以,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迷離情感,是伍佰對於愛情的一種態度,人與人之間,就算是再親密,但心里也永遠有一個别人永遠也無法走進的森林,那里是每個人心靈最深處的一片淨土,沒有欺騙,沒有虛偽,沒有傷害,沒有痛苦,真愛在那里面無拘無束,這種理想的愛情,永遠隻有出現在幻想里,所以,伍佰說“隻是心中枷鎖該如何才能解脱”。
同名電影《挪威的森林》
基本介紹
2004年,
法國籍
越南導演
陳英雄在讀過法語版的小說之後,立即和村上春樹取得了聯繫,而村上春樹也被陳英雄的熱情和誠意所打動,決定在小說出版後第22個年頭將之改編成電影。角色方面已決定公開招募,參與《跳躍大蒐索線》系列劇制作的龜山千廣以及小川真司將擔任制片人工作。

電影挪威的森林
1995年,由陳英雄執導、梁朝偉主演的《三輪車夫》穫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陳英雄的影片既具有獨特的東方味,又有陰鬱震撼的視覺沖擊力,可以說與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至於演員陣容方面,陳英雄表示希望“電影在日本拍攝,由日本演員來演”。在《三輪車夫》中與陳英雄有過合作並且私交甚篤的梁朝偉曾表示喜歡該小說中的男主角,因此偉仔出演該片的呼聲很高。
2009年五月份,演員名單出鑪。由松山研一出演男主角渡邊徹,年輕的女模特水原希子出演小林綠。而女主角直子,則由在影片《
通天塔》中大膽表演的菊地凛子扮演,玉山鐵二飾演永澤。六月份影片正式開拍,預計在2010年三月份完成,上映日期爲 2010年12月11日,屆時可與廣大影迷歌迷見面。
挪威的森林劇照(17張)不過大家對男女兩主演並不滿意,讀者們認爲,松山研一、菊地凛子與渡邊、直子的氣質相差甚遠,反倒是沒有什麼表演經驗的水原希子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電影更成功邀請
披頭士(The Beatles)提供與電影同名的歌曲,作爲電影主題曲。 歌曲《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This Bird Has Flown)的版權由
披頭士成立的Apple Corps所持有,一向甚爲嚴格,當年
辛潘(Sean Penn)的電影《
不一樣的爸爸》(I Am Sam),全片中使用了不少
披頭士的名曲,當時亦得不到Apple Corps的原曲使用權,要另請歌手翻唱,所以今次可說是甚爲難得。據知電影監制小川真司早在兩年前已與Apple Corps交涉,幾經艱辛才成功爭得播放權。

電影挪威的森林
中文名:
挪威的森林 英文名:Norwegian Wood 外文片名:ノルウェイの森
導演:陳英雄 Anh Hung Tran
編劇: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 ....(based upon the novel) 陳英雄 Anh Hung Tran ....(screenplay)
主演:松山健一 Ken'ichi Matsuyama 飾演:渡邊 菊地凛子 Rinko Kikuchi 飾演:直子
水原希子 Kiko Mizuhara 飾演:綠子
影片類型:劇情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anamorphic)
制作公司: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富士電視台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