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中题字
《幽涧寒松图》是元代画家
倪瓒的代表作,是倪瓒为友人
周逊学所画。图轴,纸本,水墨,纵59.7cm,横50.4cm,现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风格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是晚年之作。
名称:幽涧寒松图
作者:
倪瓒 年代:元
材质:画轴、纸本、墨笔
纵:59.7厘米
横:50.4厘米
收藏者:北京故宫博物院
《幽涧寒松图》全貌 《幽涧寒松图》是
倪瓒晚年的一幅作品,晚年的倪瓒,经历了元代末年纷至沓来的天灾人祸,也经历了生活从富裕悠闲到穷困潦倒的大起大落,一直在
太湖周边,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于是,在流浪的途中,一幅名垂后世《幽涧寒松图》就产生了。
如果你要到太湖边上去你可以看到,除了惠山是300多米高,其他了山全都是100多米,百八十米的这样,都没有高山,所以它是写实,他是根据他在漂泊当中的所见所闻。他是一种写实山水,那么幽见寒松呢,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个分段构图以外,还有他明显的这种干笔的折带皴,就是说像古代人穿的丝绸的衣带折过来一样,自然的这种翻折的这种痕迹。它的这个皴是这样的,也是主要用来表现在这些太湖边上的一些碎石,土坡的,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绘画语言,那么还有一些用这个细笔空勾出的一些树干点的这些树叶还有其他的一些杂树的枝条,都明显地具有倪赞自身的这种面貌,所以说这是一种定型的,典型的风格。
正如忧患与流放成就了
屈原那样伟大的诗人一样,困顿与漂泊也成就了倪瓒这样一位杰出的画家。早年,倪瓒的家族曾为
江南著名豪富,随着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倪瓒的画风也随之改变。到晚年画《幽涧寒松图》的时候,他已经完全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那么后来他的夫人也死了,他的心境就一直不好,所以就不能像以前一样那么优越的生活,因为以前他是一个非常讲究节瞥的人,他家里头的树都是要经过他自己的那些侍从,仆人都要用刷子刷干净的。树干都要刷干净的,他是很讲究的,所以呢,过了流浪生活以后,就讲究不了这些了,而且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就穷到什么份上了,就连招待客人的钱都没有了。去到朋友家去作客,喝人家一壶吃两个面筋就觉得这是,啊呀非常美味的好饭。所以这个反差非常大,那么在他的这个汇报当中也是,就是从他早期的那种比较温润的,学习董剧那种甚至还有亲密重彩的那种设色,而是湿笔的,很温润的那种风格。慢慢地就转化为一种非常枯淡,非常孤独的,而且整个的逸韵非常的冷寂那么一种生活。所以这个前后的变化非常大,就基本上到他五六十岁的时候,他的这种个人的风格就定型了,那么定型以后基本上他的这个山水画主要的就是干笔,淡皴,枯墨。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干笔皴擦, 以侧峰着纸, 稚嫩中见苍老, 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
《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
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
《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
倪瓒(1301-1374年),江苏
无锡人。初名廷,后改为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氏等。原家境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平生好学,工诗、书、画,与王蒙、黄公道、吴镇并列“元四家”.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他的文风简淡清逸,有《淡室诗》、
《自书诗稿》等多种书迹存世,绘画作品有
《渔庄秋霁图》、
《安处斋图》、《幽涧寒松图》等。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绘画史上不仅被列为“
元四家”之一,而且还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元代画家倪瓒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的作品现在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署名倪瓒的
《狮子林图卷》,清朝的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幅画,曾经在这幅画的后面作了上百首的诗来赞颂这幅画和倪瓒。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都到了这幅画所绘的苏州狮子林,并且曾经带着这幅画与狮子林的实景进行比较。但是现在发现,乾隆皇帝如此喜欢的这幅画,却是清代画家
王晖临摹倪瓒的一幅作品。只不过他临摹得太像了,把精通书画的乾隆皇帝都给骗了。其实北京故宫里收藏有好几件倪瓒作品的真迹,而且有一件还是倪瓒的代表作,是他最好的一幅作品,那就是他晚年所画《幽涧寒松图》的。
倪瓒的作品,无不以自然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只不过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当作自己寄兴抒情的依托。倪瓒距今已近700多年,他的画迹仅有数十幅留存至今。由于倪瓒具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其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有较高的价值,但出售的作品却极为罕见。只是在199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倪瓒的一幅书法作品
《诗草尺牍》,以332万港币成交,创下佳士得在港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
按作者
倪瓒所作画作代表作还有
《渔庄秋霁图》 《安处斋图》按类型